族譜

我其實並不追看韓劇,但是《請回答 1988》倒是反覆回味了好幾遍。

可能因為我正是 1988 年開始接觸韓國,而且當時韓國和馬來西亞的生活模式大同小異,看了特別有感覺。

煲劇期間不斷上網查看演員、角色、地點的各種信息,有一件事情特別耐人尋味。其中有個角色叫「善宇」,到大結局之前都沒有公開姓氏,就連維基百科都遲遲沒有更新。

原來他和心上人同樣姓「成」,編劇安排的橋段主要為了標顯韓國人當時「同姓同本」之間不許結婚的禁忌。

我記得爸爸曾經說過,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從前也有同宗之間絕不通婚的不成文認知。除非,雙方很確定各自的祖籍不一樣,比如同樣姓黃,但彼此分別是福建人和廣東人。我們的祖先很多時候來自同一個地方,在原鄉同姓相居,很大可能有血緣上的關係。

不說太遠,就說海墘的姓氏橋好了。幾乎所有居民都是同安人,同樣姓陳的鄰居就算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明生情愫了也肯定不能在一齊。

韓國地方不大,自然也有同樣的顧慮。我們看祖籍,他們看「本貫」。同一個姓也有很多源流,就像中國人說的「郡望」,往往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某個皇族名門世家,畢竟姓氏最初就是沿自最高領導,有身份地位的人才配擁有。

我姓黃,江夏堂,相當於今天中國湖北省武漢一帶。韓國人一半是四大姓的子孫,除了李姓當中有一部份的根源和中國同宗,金、朴、崔這三個的本貫據說完全本地製造。換句話說,姓崔的中國人和韓國人有各自的祖先,五百年前已非一家人。

最初聽朴大哥說起家裡有「族譜」的時候,覺得十分神奇,居然可以端本正源至好幾百年前的朝鮮時代。可是回頭一想,龍山堂邱公司不也供奉著上下近千年的歷代靈牌嗎?只是我們之中關注這些文化的人越來越少而已。

韓國姓權的人不少,排行第 15 位,其族譜據說可以逆溯到 1454 年,是目前全國最悠久最詳盡的。

看過 2014 年的電影《國際市場》,雖然有點煽情催淚,但片中絕大部份劇情都基於韓國近代的全民回憶,其中就有楊大哥很久以前說過的《離散家族》現場直播節目。

南北韓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開戰以後,許多原本在北方的人倉皇失措地逃亡到南方,南方也有許多人蕩析離居、造次顛沛,和親人失去聯繫多年。

1983 年,KBS 電視台搞了這樣一個認親節目。當時數以萬計的人在國會議事堂前擺設海報,通過電視放送尋找失散的親人。而同姓同本之所以對韓國人來說是如此禁忌避諱的課題,我想其中一部份是因為韓戰結束 70 年,許多人尚且無法 100% 確定隔壁家同樣姓鄭的,祖籍是否明確,和我是否有血緣關係,我不小心愛上以後發現原來是親屬,豈不晴天霹靂。

還好,我畢竟不過一介偽韓國人,所以恐怕不會有姓黃的韓國人跟我是一脈相傳的親人。

因此,任何韓國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愛上我,來吧!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