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韓國不久就發現,首爾市 600 平方公里,剛好比檳島大一倍。開車從最東邊到最西邊,也得花大概一個半小時。平常工作上會遇到需要接收和發送文件、物品的時候。如果由公司員工親自走動的話,就一定會耽誤業務時間,因此就會委託快遞員。
說實話,在馬來西亞長大的我,快遞是無妄之福。從不對它有所期望,要是誤點延遲,就是命中注定;要是準時抵達,就要劏雞還神。而這種想法,在韓國這種邏輯正常的先進國,自然是莫名其妙的。
不快的,當然就不叫快遞了吧。
有時候我很佩服他們,風雨無阻幫我們解決日常物流上的不便,特別是要對這座比檳島大一倍,幾乎已全面開發的大城市瞭如指掌,否則光是迷路就夠活受罪。我從沒特別觀察過韓國快遞員,好像每天撲來我們公司收發東西的,都是一些不苟言笑的中年大叔。
直到申請了第一張韓國的信用卡,我在表格上勾選「職場發送」,要求在辦公地點領收。過了一個禮拜,居然是一個快七十歲的大媽送過來。她一手拿著一大疊同樣的銀行信封,都是和我一樣的新卡。
我疑雲滿腹地簽收以後,才終於從同事口中知道,原來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搭地鐵免付費。因此,好幾年前出現新的快遞行業,特別聘用已經退休,雖然沒有其它工作能力但身體狀況健康的銀髮族,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讓平均年齡 65 歲以上的他們有一份可以繼續養活自己的正當職業。
其實這樣說起來是很可悲的。
韓國的整個社會都在迅速衰老,我一直不停在歌頌這個國家有多方便多優秀,但卻也知道現在的穩定生活或許只是暫時,並非必然的。許多人結束職場生涯後,發現國民年金根本無法應付食貴於玉,薪貴於桂的物價水平,被迫於生計,只好繼續工作。過半數 65 歲以上的人口生活窮困,導致韓國近年成為退出勞動市場工作年齡最高的國家,大概要折騰到 70 歲左右才算真正能夠停下來。
因此,許多 65 歲以上的老人家投入宅配行業。
因為說不定和我一同搭地鐵的,還有在為養家糊口而勞碌的長輩,我儘量全程站立,不佔座位。聽說大部份銀髮快遞員要節省走路的時間,會使用升降機出站,年輕人也基本上不搶搭。
這對許多老人家來說,上下地鐵要不斷步行、爬梯,美其名也算是一個可以運動身體的機會。
在每趟奔波中,可以賺取快遞費用的七成,但一天工作九個小時,搭乘免費的地鐵,穿梭首爾漢江南北,平均要走足好幾公里的路,馬不停蹄地取件、送件,堅韌不拔地為這座城市的經濟,做出貢獻。
不知道我 65 歲的時候,退休了沒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