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還沒說完。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2500 年前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觀念,說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隨便跟別人蠻觸相爭,要真的會,也只是在射箭的競技場上。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卻不斷教育我們要懂得保護自己。有時候,保護自己和不與別人相搏鬥勝,在邏輯上、義理上,都時刻存在矛盾。
圍棋是高雅的消遣,在我看來也不過是君子們將硝煙彈雨的沙場轉移到了棋盤上。
來自馬六甲的小聰到韓國來深造圍棋,最終的理想不是成為像李昌鎬一樣的九段高手,而是在參悟當中學問的同時,將圍棋文化發揚光大,最想做的是將之教育下去。
然,要精通圍棋,唯一的作法不是博覽群書,而是在真正的棋局上躬行實踐,去面對世界各地的同行,才能比較出真正的勝負,知道自己的水準到底在哪裡。
這也是現實社會的寫照。
我聽說下棋的心態和反應都很重要,就像做人處事一樣。有時候看著對方顰眉蹙額的神情,信心滿滿的自己會覺得格外得意。因為就算還沒有決定輸贏,光看對手受困於自己設下的天羅地網,就已經讓人氣得志滿了。
但若是對方有過人的耐性,鋒芒內斂,在拆招應對的時候可以面不改色,就會讓人無從得意,咬牙切齒。死,也要死得帥氣逼人。
小聰的人生似乎一帆風順,倒是在下圍棋的路上經歷過不少挫折感。他說絕大多數的失敗都因為自己的貪念。往往因為拼了命也要炫耀技術,去贏得更加漂亮,反而掉入自己設下的圈套,白白痛失一盤棋局。
要下棋得先學會觀察和分析局面,拆解對手的攻略之餘,也要想方設法將對方絆倒。回想我現在廣告公司的工作領域上,要給客戶一個創新的想法,永遠要先具備良好的洞察力,知道市場需要甚麼、缺乏甚麼。理解了客戶競爭對手的優勢和短處,才能寫得出一個趨吉避凶的企劃書。
韓文中「下圍棋」用的動詞是「放」,擱置的意思。
每一步都是兩指夾起棋子,輕輕地放在交叉點上。然而落子無悔,就算不小心放錯了位置,害自己跌入險境,只好暗捶,不能輕易反悔,只能靠走下一步來挽救。
放下了棋子,就等於做了決定,手自然就離開了。因此,小聰說要想贏,就要學會並且習慣「捨棄」。
太執著於某個機會點,就會與周邊其它可以改弦易調的機會失之交臂。
人生不也恰恰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