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有些人生閱歷了,在不同社交圈子有點知名度了,開始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平常寫東西,自然也會謹慎小心。
我比較年輕的時候說話牙尖嘴利,常會口不擇言,我想當年得罪過的人應該不少。好幾年前開始,會思前想後才敢開口,努力讓人覺得我有驚人的智商之餘,還有過人的情商。
開心的時候,儘量克制。生氣的時候,儘量壓抑。他們說雙魚座的冷暴力特別頻繁,就是不說話的時候表情看起來很不好惹,容易讓人誤會我們為人很不友善。
所以我學會開口閉嘴都補上「不好意思」,讓人覺得其實我很好相處。更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因為獨立生活太久了,總是覺得有問題應該自己處理,就算是迷路也可以查 Google 解決,開始孤僻得任何事情都不想煩到別人,開口求人變得壓力重重。
《高麗菜湯》的稿件,都會趕在週日午飯時間提交上去。有時候發送後,還會重讀好幾遍,確保內容正確客觀。但是,有編輯幫我把關,對於遣詞派字也就不需要太擔憂。
在檳城表演藝術中心的時候,遇過一個口齒非常伶俐的實習生,很會發表自己的想法,跟我很像,我們之間主要講英語。
我記得有一次,讓她幫我把一些資料刻錄到光盤上。於是,吩咐她從櫃子裡把新的空盤拿出來。在職場上,我覺得做個像樣的上司是有必要的,但言語上就不需要像發號佈令一樣讓人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可以像朋友一樣對話。
我用很溫和的語氣說:
Hey, can you get me a blank CD from the closet ?
她走到櫃子前面,回頭應了一句話:
You forgot to use the magic word.
我當下立馬理解她這句話的含義,指我少用了一個 please 字。這件事情在我腦海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並不認為自己說錯了甚麼東西,也並不覺得這個單詞扮演任何左右談話內容的重要角色,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情況,總會有人吹毛求疵。
韓國人普遍上就是一個喜歡字裡行間挑言外之意,無時無刻透過用詞去分析對方實際想法的民族。或許其實是因為我在廣告公司上班,大家知道個別單字對產品理解會造成不同影響,所以好像特別敏感。
現在,除非是我非常熟悉的話題,我變得不敢隨便發言。
每個週一早晨都開總會,我循例要匯報上週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和本週將要處理的業務。我永遠都要提早 15 分鐘鋪排好內容,先草稿。
所以我特別討厭講電話,因為最考驗臨場反應,稍微遲鈍都會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我寧願發信息,可以稍微停頓、思考。
不至於會開罪任何人,但說話是一門複雜的藝術,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也要顧及自己的立場和形象,並不是所有狀況隨便一個 please 字就可以圓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