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鄉

我們家裡有一個鐵盒,我看過裝滿陳舊泛黃的老照片,但沒有很仔細地審視過內容。在奶奶的喪禮結束後,我再次打開,和姑姑一張一張回顧。

絕大部份都是我們從來沒見過的人。

還有一封,很多年前來自福建省閩侯縣青口鄉的信,寫著清楚的地址。至於這個會否就是奶奶或者爺爺的家鄉,雖然無從得知,但我們猜想應該距離事實不遠。

我們都喜歡旅行,希望見識中國大江南北的湖光山色,因此決定趁我旅居廈門的時候去一趟。

去尋根。

當時廈門的同事當中,就有地道的福州人,幫我們瞭解清楚路線,教我們從火車總站坐小巴到鄉下。原來青口不再是「鄉」,具體不知道多少年以前已經成了「鎮」。我想當時的窮鄉,隔了超過半個世紀,應該成了比較有規模的市鎮。

可是去到當地,發現除了開拓了公路,方便了交通以外,整個地方整體上依然是一片泥濘濁水。雖然看得見不少現代化的住宅,但四處肥田沃地、瓜棚豆架,明顯還是以農耕為主的荒村僻壤。當下聯想到,要是奶奶真的曾經住在這裡,那 70 多年前是要比現在落後多少?

按著地址,還真的走到了一個四周圍雞犬相聞的民宅小巷,站在一個應該被翻新過幾次的房子前面,沒人在。村裡人看著我們幾個打扮和行為怪異的外地人,開始交頭接耳。

聽太多中國騙子的故事,我們知道說話要謹慎。但出來雞婆的老年村民居然都只會說閩東話,沒一個會說比較像樣的普通話。我閩南話、廣東話靈光流利,但卻從來都不會說真正意義上的籍貫家鄉話,好難過喔。

等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決定不再隱瞞自己是馬來西亞過來的事實,才有鄰居開口用普通話和我們交流。向來安寧靜謐的小村突然闖入一群外國人,驚動了村長。一個有點像領導,雙手背在後面的老先生出現,總算可以開始正常溝通。

原來村裡人基於保護街坊,鄰里間都不會隨便向不認識的人透露其他人的信息,深怕我們是歹徒,或者前來尋仇。但一聽到「馬來西亞」,態度立馬轉變。因為這間屋子的家裡人,的確就在上世紀 40 年代去了南洋!

村長把屋主人叫了回來。

一個大嬸騎著腳車出現。看了我們帶來的信件,激動起來。她是我爺爺的堂弟的兒子的老婆,也就是我爸爸的堂叔的媳婦。唉,反正她老公也是姓黃的,反正整條村都是姓黃的。

原來坐在屋前乘涼的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也終於講了一連串的話。她記得那個高高瘦瘦的男人,去了很遠的地方,後來接了她的老婆,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可是,我只有一個伯父,只有他是在中國出生,被爺爺和奶奶帶過去南洋啊。難道不是嗎?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