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只要有點冷的時候大聲喊冷,熱的時候拼命叫熱。而我可能是因為來自一個很熱的國家,然後比任何人都嚮往很冷的地方,兩種天氣對我來說,一個習以為常,一個求之不得,所以永遠都比韓國人悠然自適。
可我完全不歡迎熱天;不稀罕穿短褲去海邊。寧願每天都是冷冰冰,都是秋衣冬裳度過的。
大概六月底,四季分明的韓國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春天就算遠走高飛了。當在公共交通上感受到空調冷氣的那一刻,就知道暑氣熏蒸的夏天正要逼近了。
這個時候會開始下雨。
剛來韓國的時候,也是七月,偶爾會有毛毛雨。如果只是斜風細雨,最多沾濕一點頭髮,衣服也會一下子功夫就乾起來,我不撐傘也可以很從容地走在馬路上。
但同事總會大驚小怪。看來,韓國人好像只要有點雨也會落荒而逃。我記得有一次,整個部門的同事一齊吃完午飯,天空烏雲一刷,突然間下起很細的毛毛雨,不大。
換做是我單獨出行,肯定加快腳步邊走邊跳地跑回公司。但要成為韓國人,就要無時無刻融入他們的社會規範,特別是培養和他們一樣的七情六慾。
他們花容失色,我也學著丟魂落魄。
他們埋天怨地,我也跟著妄發牢騷。
其中有個男生平常化點妝上班。或許他用的產品比女生的稍微低檔次,沒有在防水功能上顧慮太多,因而要比其他女生更加迅速找到可以避雨的角落,迫不及待拿出紙巾擦拭臉上泫然流竄的水珠。
同事問我不怕雨嗎?
我說自己在熱帶雨林長大,馬來西亞很愛下雨,我也很喜歡雨天。這種欠揍的廢話,似乎已經無效。因為我發覺現在的自己很討厭雨天。
從前去哪裡都會開車,我是鐵包皮外出。下雨的話,就算塞在車龍裡也是清閒自在的。可是在首爾就不一樣了,等巴士要在室外冒著噴雨濺水的危險;擠地鐵要忍受滿地濕滑;到了家的小區,也要撐傘淋一段路走回去。
所以,我現在很不喜歡雨天,特別是出門要帶傘。怕會忘了,便家裡收一把大的,公司裡藏一把小的,多餘的負擔。
天氣預報一說會下雨,江南大路上賣小吃和報紙的攤販就會同時也賣起雨傘。一般就是 3000 韓元,全透明的那種手推傘,質量很一般的。印象中,在馬來西亞憑這馬幣 10 令吉應該可以買到功能更好的貨色了。
但很多韓國人好像匆忙買了一把,躲過了滂沱一劫,就會把它們遺忘在地鐵站,我時常會看到掛在地鐵門旁扶手上的一把、兩把。
後來同事知道我去治療脫髮,告訴我其實韓國人怕下雨是因為七月正是梅雨季節,臭氧濃度比其它時候更高,淋多了會掉更多頭髮。
大伯公觀世音主耶穌海龍王聖母瑪麗亞!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