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韓國的時候,我們公司位於江南區彥州站 1 號出口外面。還真是一走出地鐵站就能看到,就算下雨也能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
跟我來了三年後的觀察所得一致,其實網上可以找到的旅遊攻略,大部份都是一些過於顯揚著跡的熱點。比如東大門,來來去去都是大家都知道的街頭巷陌。就算能找到吃的,也是主要做旅客生意的店鋪。
而彥州是個不起眼的地鐵站。你跟 10 個首爾人提起,說不定 8 個沒有聽過。除非觀光客出於偶然地闖入,否則不會有人知道裡頭芳香四溢的魚湯、五味俱全的經濟套餐,更有我吃過最回味無窮的意大利麵。
這是第一個接納我的小區。
我自己呆了一年半,但這個地方公司已經用了 8 年。我們是家全能的廣告公司,三四個部門常需要分開進行會議。而我們就只有一間十人用和兩間四人用的,沒有預約系統,平常烏鵲爭巢。
所以,總裁決定找一個新的地方,搬。
突然間要告別已經叫得出我名字的洗衣店大媽,還有一走進去就知道我要吃甚麼韓式定食的大叔,有點不捨。但我是一個樂於嘗試新環境的人,我一直都相信風水和乾坤的轉換可以帶來新的能量。
公司搬到了江南站 4 號出口,同樣是不怕下雨的距離。從地下搭電梯一上到出口,寫字樓就在旁邊。新環境是個共用工作空間,每個樓層都是不同的大小公司。每家公司關上門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但一齊使用大堂中的設施、打印機、冰箱、廁所。
會議室可以隨時通過一套手機程序進行預約,我們從此不需要你爭我斗,因為不同樓層都有很多選擇。
江南站,總是聽起來好像永遠一副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吃的肯定很多。要是問我們公司的同事,答案卻是否定的。
因為都是非常商業化的店鋪,而且要應付大街上高樓大廈裡面的白領,午飯時間一般不是要等很久,就是為了要快速供應,出菜比較快,都是比較稱不上「美食」的種類。
又一年半後,約滿。
公司繼續擴展,我們發現太擁擠了,總裁決定再搬。
我這次就很雞婆。
認識一個朋友是管理另一個共用工作空間的,但位置在首爾北部的光化門。從我家搭地鐵過去,不用半個小時。而且附近好吃的很多,是一個真假文青都會喜歡的地方。因此我安排總裁去和對方見面,看場地。
因為韓國人相信民主制度,舉行了公投。全公司 40 多人,當中 70% 反對,預測之內。畢竟同事中有一半來自首爾以外的仁川、龍仁、城南、水原等地,江南有直通巴士,是最理想的位置,打死不要走。
結果,找到了從 4 號出口往前步行 10 分鐘的位置,裝潢高尚,有點四星級酒店的感覺,在一片讚美的聲浪中,搬過來了。
再次重新尋找附近可以吃飯的地方。
而我是一個不太挑食的人,無所謂。倒是新環境的廁所,我比較介意。那個智能馬桶的水力不夠大,肛門要射洗幾遍才覺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