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上過的《獎學問答》電視節目中,有個環節是有關韓流男女藝人的。那當然啦,大部份人對韓國的認知都是通過流行文化,怎麼可以不提及演藝圈的俊男美女呢?
主辦單位在節目開始前扔了一道題給我,在五個指定的男明星當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並提出理由。那五個是誰,現在並不重要,但我大致考量了一下,選了冷酷成熟的鄭雨盛,瞎說我最喜歡他。
為了不要在電視前面出糗,先做點準備功課。上網稍微揭開鄭雨盛的底細,發現他最與眾不同的魅力之處,就是從 2014 年開始擔任聯合國難民署的韓國親善大使。這幾年來,不斷走訪全球的戰亂地區,更把自身所見的經歷,寫成書。
我在節目中輕描淡寫地把這點表達出來,說他肩負這樣一個具備人性光環的任務,比其外表和演技更叫我欽佩。但是,節目最終經過剪輯播出,少了這段話。當然,製作節目進行內容篩選是很正常的,我不覺得哪裡不妥。
在公司說起這件小事。時事觸覺比較敏銳的同事卻說,韓國政府在幾年前實施《難民法》,作為東亞諸國當中的第一個,過去的一年中,來了不少因為內戰而從地球的另一端橫跨到濟州島的難民。
韓國社會普遍上對「難民」的概念並不熟悉,因此引發了一些民間的關注和爭議。所以,電視上照理會在非時事的節目中儘量避免涉及這個課題。
原來如此。
作為在韓馬來西亞僑民協會的會長,我遇過一些挺特殊的事情。
我在個人的 Facebook 上收過一個陌生人的信息,表示自己的三個朋友在釜山國際機場被扣留了,希望我可以幫忙。我當下嘗試搞清楚來龍去脈,先問過他們的簽證狀態。既然找上我,就算沒有這個責任,也讓我先搜集最基本的一些資料,再幫他們聯絡大使館。
對方支支吾吾,一直強調朋友被關起來,要我幫忙想辦法,找人去解救他們。我重述問題,要求他如實告訴我,朋友到底以甚麼途徑入境,來韓國的原因,畢竟出入局不會無緣無故把人囚禁。不說,那我就當他是惡作劇、詐騙集團,不會再回答。
他們在一年多前入境申請庇護,一直在等待韓國政府授予難民資格。期間的一年內,獲得 G 級的「其它簽證」,可以滯留。結果,經過嚴謹的審核過程後,發現他們實際上撒謊,提出的理據無法成立,必須遣送回國。
這才發現,的確有好些馬來西亞人試圖效法,爭取長期逗留在韓國。但出發點卻是利用訛言謊語來達到目的。
經歷過韓戰,曾經也流離失所的老年人嘗過苦,理解難民的辛酸;而年輕人對經濟現狀感到嚴重的不安,擔心社會資源豆剖瓜分,因此特別排斥「假難民」。
韓國政府定制政策,打開大門去容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如果有人運用旁門左道去鑽漏洞,渾水摸魚,而影響了外界對馬來西亞人的整體印象,那對我們許多走正當途徑卻碰釘遇挫的人來說,就不公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