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達」是一個源自日文的詞彙,就是外賣的意思。不少人說,如果沒點過外賣,就不算在韓國生活過。我住了三年多,還真的從來沒有自己在家裡點過。
有時跟同事一起留下來加班,一夥人就會點些平常一個人無法單點的食物。我礙於偽裝韓國人的顏面問題,凡事總裝得一副很懂的樣子,不曾學過如何叫外賣。加上平常也沒有這個需求,所以還是菜鳥一隻。
但是機會來了。
我在過農曆年的時候去了一趟中國北京,剛好武漢爆發肺炎的疫情不久。回到首爾後,上司讓我先躲在家裡隔離幾天,確定身體沒有不適才回公司。
打開廚房的櫃子,發現只有一個大杯麵和一罐吞拿魚,耐不過一天。如果現在跑出去進貨,就破了隔離的原則。我其實有點擔心自己在旅途上真的中了招,又被上司善意的命令搞得有點被害妄想、被歧視的感覺,更加不敢出門「散播」病毒。
我興奮地下載程序,第一次看到這麼百花齊放的餐飲種類。像炸雞和比薩這種洋快餐自然不在話下,連傳統的韓國菜到新鮮的日本生魚片,到三牲五鼎的中華料理,甚至各式糕點、咖啡,居然都可以下單。
我要一個越南式的法國麵包三明治吧!
畫面彈出一行字:最低消費 15,000 韓元。天公,我平常孤家寡人去吃飯被霸凌單身也就算了,現在點個外賣也要花馬幣 52 令吉叫兩人份?突然一陣羞辱湧上心頭。可是,要打包好送出來也不容易,我應該學會理解別人做生意的難處。
因此,我點了兩份,晚上可以繼續吃。
既然這幾天不應該跟任何人接觸,便在下單的時候註明,配達機師只要把東西放在門口再按一下鈴就好。我聽到電梯關門的聲音,確定他已經離開了,才開門伸手出去取貨。
一看,口口聲聲要環保的我冷了半截心。不止有一回用的刀叉,還有醬料和配餐都個別用聚丙烯塑料盒裝。吃一個外賣就要製造一堆很難回收的垃圾,我當下罪惡感攻心。
第二次,我學乖了,在備註欄寫明拒絕餐具和多餘的小菜,避免再次無心下造孽。
我叫過一個烤魚配白飯,送到家的時候,打開鋁箔紙,還冒出一點熱煙。把自己囚禁在家裡的我一吃進口,熱淚盈眶,深切明白為甚麼越來越多宅男宅女。不出門、不做飯,都可以在家裡吃上一頓齒頰留香的,這多美好。
很多人吃完還會拍照,上傳到店長的頁面,留下幾句話點評,讓猶豫不決的人參考後再決定。
開始上班後,我依然每天在回家的巴士裡下單,然後等人把食物送上門,我就可以穿著短褲翹著腳,在自己的空間裡安心吃飯。
可是這樣下去不行。
渴望愛情的我連週末都繼續窩在家裡叫外賣的話,恐怕更沒有辦法把自己外賣出去,最後只能和開電單車四處奔馳送餐的大叔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