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過農曆年的時候去了一趟中國北京,行程去年就已經定好,主要是探望一個不回檳城過年的朋友。
當時湖北省以外的疫情還不算嚴重,自己也沒有特別關注。就是在啟程前一天,朋友讓我先在韓國買多幾個口罩,帶在身上。一來春節很多地方不營業,二來當時就算有錢都未必買得到。
我第一次出門帶口罩,是去年到攝氏零下 34 度的俄羅斯。走在人煙稀少的雪地,皮膚凍得發麻,偶爾鼻涕要流到嘴邊,嚐到鹹味才知道。所以便戴上一個棉質的,主要是寒風凜冽中給鼻子和嘴巴保暖,免得難受。
我原來對口罩的想法就是戴的人怕自己感染疾病,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可是後來病倒過,不自覺產生一種擔心自己把疾病傳染給別人的負罪感。
北京回來以後,上司讓我先躲在家裡兩天,確定自己身體沒有不舒服,才回公司。那時是二月初,韓國的實際病例很少,隔離 14 天的說法,也才剛開始有人提出。
我當時也有點後悔自己近期去了一個相對靠近疫區的地方,怕自己給同事帶來不必要的恐慌。更怕自己真的中招了又短時間內沒有出現徵狀。所以除了吃飯的時候,我全天戴著口罩處理業務、開會、交談。
人事部看了問我,身體有沒有好一點?
可是我完全沒有生病,我說。
幾天後,大膽設想自己身體無恙,我便摘下口罩,像原來一樣正常作息了。
偏偏這個時候韓國的情況開始緊張起來,口罩也開始缺貨。公司的客戶給我們送來兩箱,鼻樑兩旁部份貼有海綿,冬天也不怕呼吸的時候眼鏡會起霧的口罩。日本直接進口,包裝都是純日文,每人分了 5 個。
但是一部份同事看著,是一般過濾空氣污染和沙塵的普通口罩,擱在一邊,不用。另一部份抵制日貨,不用。最經典的是一部份嫌海綿會摩擦臉部的化妝,也不用。而我原本就是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就算無法阻擋多數細菌、病毒的功效,無魚蝦也好。
韓國確診人數一個禮拜內翻了幾倍,我居然開始少了原先的負罪感。因為覺得其它地方的危險性很不幸地增加了,就間接表示就算大樓裡真的哪天出現了病例,源頭也應該不會是我。
我承認這樣想很小人、很不厚道,因此很努力盡自己的本份,去洗手、戴口罩、注意衛生,去確保接下來也不會無心下害了自己害別人。
韓國人開始按身份證實名購買口罩,每個禮拜兩個,但也要看各地藥房的存貨,未必能 100% 買得到。我想了想,鐵下心腸花 80,000 韓元買了 20 個可以過濾 94% 或以上 0.4 微米的粒子,適合阻擋病菌傳播的 KF94 規格口罩。
這可是花了馬幣整 300 令吉的高級消費,如果一天用一個的話,一個月就會耗盡。因為覆蓋著口腔承接呼吸,平常一天下來就會有點味道。我只好想辦法延長使用壽命,在裡面鋪上一張紙巾,務求可以耐多兩天,儘量一個禮拜用兩個,那我還算可以頂足兩個月。
你說,等五月的氣溫升上,準備邁入初夏的時候,疫情會不會就已經過去了呢?
願大家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