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這樣人心惶惶、惴惴不安地挺了兩個月。因為在異鄉,韓國的電視上又很少集中報道,要瞭解馬來西亞抗疫的情況,就只能自己看一下報章,讀一下朋友在臉書上分享的貼文。
老家政府實施行動限制令,要大家乖乖躲在家裡不出門,減少人潮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卻因為決定得太果斷,反而讓突如其來的危機意識導致各地普遍出現集體搶購日常用品的現象。
韓國從二月中旬一路走來,儘管現在可以樂觀地說,疫情開始趨緩,但確診人數一度幾何式上升,隨時可能再度爆發社區感染,絕大部份韓國人的危機意識依然處於高漲狀態。
同事間閒聊到最近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大家最不可思議的是世界各地賣場出現的搶購熱潮。因為韓國人從頭到尾不恐慌,無法理解大家團團轉的行為,我就以外國人的身份趁機問大家的感受了。
地理上嵌在北邊的朝鮮,東邊的中國和西邊的日本之間,南邊又是汪洋大海,大部份韓國人永遠處於備戰狀態。每年還要擔憂黃沙、霧霾、梅雨,所以隨時都做好在家裡閉關的思想準備。
光看泡菜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就不難發現。這是一種用低價蔬菜醃製而成,傳統上貯藏在家裡長達一年,可以慢慢食用的菜餚。而且,「正常」的韓國人家裡一定不會沒有食物。飲食再健康的人,都會放置一些杯麵在家裡。
朋友說,韓國人真要去搶購的話,衝進超市後應該會先拿兩打用微波爐叮一下就能馬上吃的即時飯。去搶米太重,策略上不對。然後再來一箱輕盈的杯麵,小孩都能扛。接下去,必須買中秋節都會送的午餐肉和金槍魚的罐頭。海帶煮湯,海苔配飯,最後去買雞蛋。水果向來貴,暫時可以忽略。
不需要買礦泉水。因為韓國人普遍覺得家裡的自來水乾淨,只要煮過就能飲用。要是戒嚴,自然更不會浪費力氣去拖有味道的飲料。而一直以來都對依賴、迷戀衛生紙,家裡肯定會有很多,更不至於淪落到這種時候才去買。
我打開櫥櫃,驚覺自己還算具備典型的韓國人思維了。如果同事和朋友所言是絕大部份韓國人的行為,那我在公司實施在宅勤務的時候一口氣囤的貨還算反映了社會現實。而且,怕坐在家裡缺乏活動會讓肥肉增長,我還有鮮橙、草莓、葡萄幫助消化。但矛盾的是,我也囤積了薯片、花生和巧克力。
韓國原本是中國以外疫情最嚴峻的國家,儘管在這件事情上現在被其它歐美國家超越也沒有甚麼值得開心,但我倒很慶幸可以見證一個階級觀念深刻,卻又推崇個人想法的民主法制,如何從容、鎮定地去面對共同的難題。我想同事說長期處於備戰狀態的危機意識是真的,但我個人也覺得因為韓國人原本就是一個相互間信賴度很高的社會。
出外和陌生人吃同一盅泡菜,自助添加小菜的時候常有溫馨提示叮囑客人按食量夾取。韓國人時刻謹記,資源是大家一起共享的,「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和大家有相同的需要,無法完全獨自生存。因此將心比心,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不忘其他人。
因為要是我缺了甚麼東西,我知道一定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