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我們公司在一個共用工作空間的大廈裡,同一個樓層總共有四家中小企業。爆發 COVID-19 疫情以後,只有我們依然全員正常出勤。有的讓職員輪流出動,每天大概可以看到 30% 左右的人,而有的全體消失了一個月。

這段時間沒有人爭廁所、電梯,好不容易很安心地渡過了單兵孤城的三月。踏入四月第一個禮拜,大家竟然都回到原來的崗位,我下班的時候發現整條江南大路都是人。天一黑,映入眼簾的盡是炫麗奪目的車頭燈。

鬆懈等閒了一段時間的我們,突然有點被外敵入侵後陷入困境的感覺,開始焦慮起來,真是矛盾。

與此形成正比的是,馬來西亞才剛處於行動管制的高峰期,韓國人卻開始擔心迎來下一輪的社區感染。

迦納 (Ghana) 的總統幾天前發表的一個演說中說了一句很動聽的話。

「我們知道如何讓經濟恢復活力,卻無法讓人命起死回生」~納納・阿庫福—阿多 (Nana Akufo-Addo)

這段時間以來,幾乎全世界都讚嘆韓國政府在防疫的措施,在確保維護民主體制的前提下,不強制阻止市民行動,只是加倍提醒大家要注意個人的衛生和他人的健康。大家似乎都在享受天經地義的自由之餘,只要多加謹慎,各安生理即可。

疫情剛開始翻倍爆發,全世界都認為韓國全面失控。我們公司總裁向來不太樂意實行在宅勤務,除了因為開年以後流失業務而憂心以外,這段時間更出現了一些全新的業務範疇,要重新佈局。而大家不在一起面對面開會的話,效率就會大減,就會趕不及提交標書去競投項目。

公司只好半冒險堅持上班。

但為了提防萬一真的鎖國封城,我們也實際嘗試了留在家裡工作幾天,確保具備這個條件全面配合韓國政府。

說我們總裁無良,不顧員工的死活嗎?我們都看得出,他比誰都矛盾、無奈。因為是私人機構,政府提供再多補助都只是暫時性的政策。一家中小型廣告公司,在傳媒生態千帆競發的韓國,會遇到無數的敵手。有些客戶,失去了就要花上幾年時間去爭取回來。

美好的畫面背後總有一群默默為城市耕耘的人在付出。多了回家吃飯的人,就表示巴剎的材料必須比往常充裕;外賣量上漲,就表示送餐的大叔必須更加賣力工作;多了打包率,就表示加倍產生的垃圾和廚餘,必須有更多人處理、消滅。

4 月 15 日是韓國第 21 屆國會議員選舉。

從年初開始,坊間就已經嘖有煩言,要求韓國政府慎重考慮延期,待疫情真的穩定下來後才進行。但每隔四年一次的選舉,站在政治角度去看待的話,延期就等於讓職位懸空,如果讓現任繼續在位就有違憲法;執行的話,市民怨聲載道,怕出門投票會引來交叉感染。

做又不好,不做又不好。而作為外國人,我只管放假在家裡繼續睡覺就是了。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