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距離最初在韓國爆發 COVID-19 疫情到現在已經 12 個禮拜。這三個月以來大家經歷了生活習慣上的改變、提心吊膽地出門作息,很多人窮且益堅地支撐著,希望「正常」的日子快點回來。
我們公司照常勤務。二月底嘗試了幾天在家裡工作,也不過因為當時確診病例一夜間以百位數飆升,未來成了未知數,作好準備配合政府的措施。
大家都擔心被別人感染,卻好像沒擔心過自己感染了之後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不停洗手、消毒,到中午下樓吃飯前走出辦公室,看著等電梯的其他人,發現自己忘了戴口罩都會張皇失措地跑回座位。就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引來異樣的眼光、保安員的責問、陌生人的閒話。
直到有個年輕員工上班前發現自己身體不舒服,上司突然想到,我們一直都並沒有很慎重考慮過的流程。
上個禮拜四,我如常抵達辦公室。電梯門開,小旻課長攙扶著一臉蒼白、腳步虛弱的小雅出來。她們沒留意到是我走進去,我們擦身而過。我心想,應該是小女生受傷,前輩帶她去附近的醫院。
下午,上司崔先生拉了我們幾個組長級的去喝咖啡,聊一聊早晨發生的事,問:如果下屬中有人疑是確診,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過去幾個月想盡辦法保持個人衛生、環境整潔,不讓自己接觸病毒,卻真的沒有想過「萬一」公司裡面有人在上班期間確診了,該如何即時反應。
每個組長平均兩到三名下屬。小雅是小旻課長的成員,那天上班途中覺得暈眩,人到了寫字樓,卻在公司玻璃正門前躊躇,不敢進去。因為這時任何人都會擔心自己中招,然後連累同事,便打電話給在裡面的組長。當時她連靠著牆壁都站不穩,小旻立馬請示了崔先生,親自帶她去看醫生。
所幸,小女生只是血糖太低,走了一段路到辦公樓,曬了一下回暖後的太陽,身體平衡不住,才杞人憂天起來。她並沒感染,吃過藥,好好睡了一個下午就沒事了。
但要是她真的出事了呢?我們決定只要下屬遇到類似情況,組長必須挺身走險,護送他們去醫院,但是出現了幾個附帶疑問。
因為撥打 1339 給疾病管理本部,徵狀不明顯的話未必能馬上派車接送。那自己叫德士,但一說目的地是選別診療所,就知道乘客可能已經中招。先別談司機會不會拒載,我們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敢隨便讓一個陌生人去接觸到我們。而且開德士的十之八九都是年紀很大的樂齡人士,害到他們可能會要了命的。因此,真的需要開車就只能出動上司的私家車。
其次,女生病倒的話,男組長不方便協助。所以我們決定先按組別來分配,有性別上的顧慮再交由其他組的同性組長負責。
第三,組長必須做好下班的準備。出發時必須帶上個人電腦、筆記、文件,以防萬一真的出事,就一樣無法回來上班了,起碼也要隔離。
我們在上班時偶爾開玩笑,說希望老闆再讓大家在宅勤務;會談論哪裡出現確診,哪裡最好不要去;卻真的沒有靜下心來鋪排過,就在身邊出現病例的時候,應該第一時間怎麼做。
當然,我們更希望沒人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