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

上個禮拜,因為公司的一個年輕職員在上班途中身體不舒服,大家稍微慌了一下。上司召開了一個小會,輕鬆愜意地要我們想像,要是身邊出現了病例,應該如何應對。

誰知道,還沒幾天,這個難以預料的事情就找上門來了。

韓國好不容易安渡了四月,每日確診者的數量下降到單位數。大家準備為邁進零確診開始倒數,卻突如其來,因為佛誕、勞動節、兒童節,連續幾天的黃金假日,到梨泰院去作樂的人群中出現了病例,亂了陣腳。

梨泰院是首爾最多外國人聚集,最多國際食肆、酒吧的夜生活消遣場所。一個年輕人出現徵狀後求醫,經過調查發現他曾經一天之內到訪好幾家夜店,隨即爆發了社區感染。

我們休完長假重新上班後,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說繼續增加的確診人數,不安和疑慮又一下子籠罩了整個首爾。

我是一個平常除非社交應酬,否則不喝酒,更不會去夜店的中年大叔。因為馬來西亞駐韓大使館就在那一帶,偶爾會約同鄉到附近吃飯,但上一次去梨泰院已經是去年的事。

疫情蔓延以來,大家儘量保持社交距離,我自己更不會去那種擁擠的地方跟人摩肩擦踵。除了上下班,也只有買必需品的時候才會逛一下百貨商場,儘量降低自己感染的概率。

週日夜晚,上司崔先生突然來電召開緊急會議。我們共用同一個樓層的隔壁家公司,有個職員在出現病例的那天,去了梨泰院。接著,他發燒,去了指定的保健所接受檢查。

大樓的管理處趕緊通知所有公司的負責人,把消息傳達出去。上司決定讓大家第二天留在家裡工作,但由於近來業務消減,幾乎沒有加班的必要,大部份同事都把手提電腦放在辦公室。結果,我們分頭聯絡各自的組員,漏夜趕到辦公室去拿取在家工作需要用的東西。

當晚,部份公司讓特定人員進去,再安排深夜快遞員去攬收和派送用品,整棟大廈一片狼籍。大堂的警備員一聽我們是 16 樓的職員,規定我們用載貨的電梯,避免和其他人接觸,務必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因為,我們說不定和出事的職員見過面,擦過肩,一起站在廁所刷過牙。

第二天清晨,封鎖樓層進行全面消毒。

36 個小時後,醫院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大家鬆了一口氣,但也都知道,有很多偽陰性和潛伏期超長的例子。因此他們公司自行隔離員工兩週。而我們,只能戰戰兢兢地提高警覺,照常出勤。

原以為有人會罵,這種時局不應該出去玩。但同事間聊起,才發現其實很多人理解趁長假,想出去放鬆的心態。大家鬱悶了幾個月,韓國人從容鎮定地出行,誰也沒想到自己會倒霉。想玩,是人之常情。出事了,只好聽話治療。

或許,我們都會越來越習慣這病毒的存在,會越來越鎮定地面對,越來越不害怕風險。或許病毒只是貪玩,故意捉弄我們。某天發現我們已經不在乎它了,或許會覺得沒意思,就消失了。

在那之前,大家繼續互相保重、保護。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