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說要是中了樂透頭獎,一定會買房子。然後辭職去旅行,再繼續投資股票,但從來都不曾想過在韓國買車。車子本身就是負資產,不會升值。
首爾交通很方便,住在這裡根本不用購置家用車。清晨到深夜都有暢行無礙的地鐵,還有通宵直達的巴士,甚至連叫德士都未必要走出馬路攔截,用手機程序呼叫就行。
可是去年秋天,我看著 Instagram 的照片,迷上了慶尚北道的安東河回村,某個禮拜心血來潮買了長途車票就前往。全市只有大概 17 萬人口,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代步工具,而市內往來的巴士一般都要等相對首爾長一倍的時間。
到了當地,我發現稱霸韓國的 Naver 地圖程序也不見得會提供準確的安東路線時刻表,變成我必須茫無端緒地瞎等。後來去到一個杳無人煙的村落,沿著田連阡陌的蕎麥步行很久都找不到回到市區的巴士。
韓國東南部秋陽杲杲的景色真是美到媽媽不認得孩子,但這樣繼續進退無據地走下去也不是辦法。一戶在家門庭院整理農作物的老年夫婦說,還要走上一公里才會有一個車站,而且好像每隔一個小時才有一趟班車。
我當時覺得下次再來觀光,一定要開車。
韓國人平常出門很少會帶住民登錄證,也就是身份證。要證明身份,一般會用駕駛執照,他們稱之為運轉免許證。而我的外國人登錄證是藍色的,跟本地人的身份證有別。每次需出示的時候一抽出來,外國人的身份就特別立體。
為了要全面偽裝韓國人,我早在兩年前就跑去弄了跟韓國人一模一樣的駕駛執照,出門帶這個就可以魚目混珠,滿足我的虛榮心。
說起來,要申請這個還並不難,辦理國際駕照反而手續更加繁瑣。從檳城弄來了 JPJ 的文件證明我在馬來西亞的駕駛經驗,帶去大使館核實蓋章,就可以直接到服務外籍居民的首爾國際中心 (Seoul Global Centre) 辦理轉換,不需要參加考試。也就因為不用考,我有了本地駕照都一直沒試過坐在左邊開車,一直都不敢。
去過安東後總算發現,將來要去比較偏遠的地方觀光,最好還是開車。好,那我就趁現在週末獨處的時間多,豁出去開一次!朋友聽了我的野心,馬上拉停,要我別衝動。
畢竟一輩子坐在右邊開車的人,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而首爾滿街都是風馳電掣的司機,出師不利很容易釀成大禍。先去室內運轉練習場虛擬感受一下,他提議。
因為太多韓國人領了駕駛執照後,很多年都不開車,久了就會忘掉,便有很多這種模仿駕駛座位的體驗系統,讓人看著虛擬畫面練習。但那個畫面就像打電動遊戲一樣,並不完全真實,很刺激感官,看得我有點暈眩。
拿捏不好慢行靠右,超車從左的新習慣,撞了車,就在電腦屏幕裡。人當然沒事,但是對一個開了 24 年車的大叔來說,心靈有點創傷。我以為自己可以 10 分鐘就駕輕就熟,卻花了快 40 分鐘才總算踏實下來。
最後 3 次成功完成路線,現在可以闖蕩首爾的大馬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