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馬來西亞人其實有很多可以發揮的潛質,就看我們要怎麼運用身邊的才華和機會,我想這句話很多人都不會否定。突然這樣說,是因為看著港劇《使徒行者》,讓我追溯自己在 2007 年一個月的臥底生涯。
如果瞭解 Dell 的運作策略,應該知道這個模式建立在顧客需求的基礎上。嚴格上來說每個訂單都可以是獨特的,同一款電腦的不同買者,可以自行選擇記憶內存的多少,硬盤的大小等等。但並非每個消費者都精通電腦,因此有些區域還是會推薦固定的配置,賣到一些偏遠的地方。
眾所周知,原本的直銷就是把電腦從工廠賣給最終用戶,其間無經銷商以儘量壓縮成本,確保持續的競爭力。負責中國大江南北的銷售員當中,有些人因此想到一些鬼點子,讓有足夠資金的客戶冒充企業下大單爭取折扣,再把貨送到一些網絡尚未發達的城市。中國地域廣闊,公司無從徹查。結果後來決定派一個人親自到不同城市去走一趟。
那次,我算奉旨旅行。
我的任務其實很簡單。攤開中國地圖,上頭要我選定當時屬於比較落後的城市。我挑了十個省份中等級比較低的二十多個城市,目的就是去到當地人買電腦的地方假扮外地投資商「逛街」。
因為我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廣東話和閩南話,我具備了偽裝香港人和臺灣人的條件。必要時,我還可以出口新馬英語直接引用外國人的身份。
甫抵當地,我都先讓出租車司機帶我去電腦商場。果然有許多店舖是明目張膽打上標誌,頂著「授權經銷商」的假名義開門做生意。這些城市的水平還非常低,買的人不會分辨電腦的貨源,而且這點根本就不重要,反正買來能用就好,而且還是外國品牌。但賣的人卻是在破壞整個銷售模式,並且從中牟取利益。
店舖的周圍都是未拆箱的電腦,我光明正大地詢問價格,和店員忽悠一輪,再偷偷記錄下序列號碼,偷偷拍照。公司收到這些資料,就能找到涉及的銷售員。
我們來想想中國有多少人口,就算是小城市,人口也基本上過百萬。這種幽靈訂單一下就可能 1000 台,每台向假經銷商賺人民幣 100 元就已經暗地收了整 10 萬。
這些銷售員被挖出來以後,面對證據只能承認自己中飽私囊。回想起來,當時我的身份必須保密。畢竟因此而被解雇的人當中,說不定有靠山、有背景,我一個連羽毛球都打不好的人,走在路上被尋仇的話必死無疑。
我本來就挺喜歡看間諜片,要是現在也有這種任務,把我送到平壤去,該有多刺激?只是事隔十年,現在的網絡如此強大,當年的手段現在已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