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傳說

我是個相信神話的人,而且對以神話為建國基軸的地方特別著迷,比如東歐。忘了在哪裡看過一個有關地球的故事,說整個宇宙其實是一個生物體,而地球只是像心臟還是腎臟一樣的器官。然後人類,不過是細胞一樣維護其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儘管我對宗教不虔誠,但我相信神蹟是存在的。也儘管科學可以論證和邏輯化我們生活周遭的一切自然現象,但對我而言,依然不過侷限於現代人為創造的知識範疇。這個世界,依然是個深邃而無法解釋的謎團。

中國人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雖然並沒充份反映在旗章、服裝、器用等日常細節上,但韓國人普遍相信自己是熊的後代。

每年的陽曆 10 月 3 日是「開天節」,紀念 4000 多年前建立古朝鮮的神話始祖-檀君。

這是個韓國版的「創世記」,跟幾乎所有神話的開場白如出一轍: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當時的天公桓因發現兒子桓雄不喜歡參與天庭的事務,卻特別關注人間的變化起落。天公覺得人間不失為一個鍛鍊兒子的平台,便授予他操控風、雲、雨的權力,帶著 3000 天人,下凡來開闢城市,治理百事。

結果,一隻老虎和一隻熊過來懇求桓雄讓牠們修道成人。當時沒有 Kakao 和 Naver 都能如此輕易收到風,完全是神話中的經典片段,這兩隻畜生真是能力和才幹的象徵。當然,桓雄要是不成全牠們,故事就說不下去,便給了牠們一把有靈氣的青蒿和 20 瓣的大蒜,不許煎炒燉炸,只能生吃。然後,要在不見天日的洞穴裡呆著 100 天。

老虎受不了,半途而廢,所以還是一頭老虎。而熊遵照神諭,克服了三個多月身心的洗濯磨淬,終於脫胎換骨變成了人。和聖經最大的差別在於,她是個女人,韓國小孩都知道的「熊女」。

要有寓言效果,自然需要科學進來參一腳:需要一個男人才能進行生育。桓雄親自上陣,和她生下了後來朝鮮民族的始祖-檀君王儉。

有個檳城的晚輩一直想去臺灣生活,說了好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她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掌握了哪方面的資訊。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去臺灣應該比歐美、甚至日韓來得容易,去到的人很多啊。反正我也幫不上甚麼忙,就把這個神話和我自己曾經的宇宙呼喚論說了給她聽。

熊,用了 100 天的時間,吃下 20 瓣蒜頭,成了牠想要的自己。要去臺灣,要認真反省體察,總得經歷一些冶煉才行,光原地踏步當然無法成事。

老虎,雖然半途放棄,修道不成,但牠改變初衷的行為也未必代表失敗。怎麼說,也都可以是另一個狠腳色。

不去臺灣,也同樣可以出人頭地。關鍵是,想了有沒有去做,做了有沒有結果。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