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對下棋都沒有太大興趣。小時候玩過鬥獸棋、跳棋、五子棋,都是兒童的遊戲。但因為對運動更不起勁,求學生涯中反而和西洋棋結下了淺薄的緣份。
鍾靈國中規定每個學生都要參加最少兩個課外活動,運動類和非運動類各一個學會,以累積 Markah Jasa 來總結每一年的學分。非運動類的我自然樂此不倦,但運動類的就想勉為其難選一個自己不用太花力氣的,而當中居然有「弈棋」這一項。
下棋就是一種鍛鍊記憶、思考和計算能力的運動。首爾鐘路三街附近常可以看到健康靈活的老人家聚在一齊下中國象棋。數小時一語不發,蹙眉於楚河漢界間。
可是在韓國,不得不說的卻是圍棋。看過《請回答 1988》後,我才嘗試去理解這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玩意。
劇中崔澤這個角色,據說是按照現實裡韓國棋神李昌鎬的生平為基礎塑造出來。我總算第一次見識到,原來會下棋也可以成為國寶級的人物。或許是我接觸少,這點我在馬來西亞的確前所未聞。
來韓國以後,原來在檳城的一個朋友牽線,介紹了自己也在韓國唸書的學弟給我認識。一聽專業,喜出望外。居然會有馬來西亞人大老遠到韓國的大學來專攻圍棋。
小聰在馬六甲長大,笑說一直都覺得自己天資過人,沒有甚麼東西可以難得倒他。在看過堀田由美的漫畫《棋魂》之後對圍棋完全入了迷,開始發憤忘餐地鑽研,領略到箇中的高深莫測,發現能掌握圍棋,才算是個真正厲害的人。
他說,圍棋變化萬千,是一種很有性格的學問。雖說有著既定的規律,但棋盤上的攻守和廝殺,都發生在高情逸態間。每一次的落子,都可能讓對弈的雙方互相演替彼此的關係。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往往能通過棋局來陳述世間的一切事物,總能引導他回顧和展望自己的人生。
圍棋似乎從古至今都是雅人韻士的活動。我聽說過輸了象棋而惱羞成怒的,卻好像真的沒有幾個人因為在圍棋中敗了而翻臉,倒是會器宇軒昂地相互敬重。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兩個想太多,公司的同事說雖然韓國人普遍崇拜棋士,但圍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一種消遣、遊戲,沒有甚麼人生不人生的。
我在鍾靈國中得過且過地虛度了六年的弈棋歲月,記不住西洋棋的步法,想不起中國象棋的細則,當然就更參不透圍棋的奧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