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紙

我們很多行為應該都跟韓國人一樣。

也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平常模仿多了,自然在潛移默化下出現跟韓國人一樣的動作和反應。倒是有一件小事,總是讓我覺得自己跟他們,還是有點距離。

我一般上班要是眼睏,會去洗手間用冷水把臉揉洗一遍。洗完,只用手掌把水撥掉,再往洗手台甩一甩。這樣自然會有一些水珠沾到額前的頭髮上,更會殘留在臉頰上。我喜歡這種涼絲絲的感覺,應該是在馬來西亞養成的習慣。但是同事看到,不是以為我剛洗了澡,就是以為我跑了兩圈。因為韓國人一定會用紙巾擦拭得乾乾淨淨,一張不夠,就會用上兩張。

而最詭異的是,我在飲水台看過不少人把自己的水壺清洗完以後,用掉兩大張紙巾,很仔細、充滿愛地把水壺的裡外都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馬上又裝滿飲用水。

韓國人把紙巾叫「休紙」。休,就是沒有用處,沒有生產力的意思。這是韓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最無法割捨的物品之一。

這裡的所有餐廳都會免費提供紙巾。幾乎所有人一坐下來,就會抽兩張,先把餐桌擦一遍,然後再摺一張,墊放筷子和湯勺。有時候還會向服務員要濕紙巾,這是在馬來西亞前所未聞的。

房產發展商的職員在繁華街上派傳單,也會見人就送一包濕紙巾。跟我們在馬來西亞咖啡店買到的普通紙巾一樣大小,通常 10 枚入。有時候商場搞促銷活動,也會順便送個一、兩包。

我有個固定的姨母每個月過來我家一趟做打掃。外面空氣質量不好的時候,窗溝上會累積一層的灰塵。我問姨母最好應該如何處理?用濕紙巾啊。家裡不顯眼的角落偶爾有些比較頑固的污漬,用濕紙巾啊。廁所內的鏡子一洗完澡就會矇上水蒸氣,然後留下斑點,用宇宙萬能的濕紙巾啊。

如果有到過 Daiso 買東西的人,一定知道收銀台前面永遠都是一疊一疊大包裝的濕紙巾,一般 120 枚入。價錢也不過是韓國人最低消費的 1000 韓元,不到馬幣 4 令吉就可以帶回家。別人可能用一個月,我卻可能用上一年。

聽說曾經有一段時間,韓國流行去朋友家作客的時候送肥皂。因為肥皂會產生像彩虹一樣色彩絢麗的泡沫,而且會越洗越多,等於是祝願這家人財運亨通。但是經濟條件好了以後,開始升級送洗衣粉。但不管任何年代,貌似恭賀朋友喬遷入夥的時候,都會送廁紙,寓意主人家不管遇到甚麼問題,都可以像拉廁紙一樣順利輕鬆地解決。

剛來韓國的時候,前輩朴大哥便拉我去超市買了一大堆的日常用品給我,自然也送了我一大包的廁紙。我忘了一包到底有幾個,可能大概 12 卷。然而三年半過去了,我竟然還沒有拉完。

難怪我還不是韓國人!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