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我大概在非典疫情擴大的時候第一次去中國。那是 2003 年的 5 月,我到廈門去出差。回檳城後,隔離在家遠程工作兩個禮拜。一開始正常上班,上司就問我:你覺得廈門怎麼樣?把你調派過去,你願意嗎?

小時候看過很多介紹中國美好山水、建築的書籍,這是個很偉大的國家,我很喜歡。所以,我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來想,就答應了,就準備了,就出發了,就度過八年了。

第一年,遇到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

那時廈門的工廠才起步沒多久,很多時候在高崎機場,說自己是「戴爾 (Dell) 的外籍員工」,海關都會立馬放人。不管我是不是多帶了要經過特別審查的東西,行李是不是超過了一般的重量。當然,我不是說走私販毒這種犯罪行為,只是說多帶了兩箱 CD 來聽,多帶了兩包食材來煮。那時候,有點不該有的優越感。

大概有 2000 多個員工吧。打開 Microsoft Outlook 的聯絡簿一看,幾乎超過 90% 的同事都有洋名。很多甚至不是名字,是名詞。我認識銷售部的 Table 和 Keyboard,有接觸過物流部的 Water 和 Mountain,還有無數個 Jennifer 和 Peter 們。

一次,我在餐桌上說,中國人都愛取英文名字,我最不喜歡這點。結果,這句話居然傷了好些同事的感情。當然,取洋名其實沒有問題,我一出生,登記文件上就有洋名。有甚麼了不起嗎?沒有。

或許因為 Allan 太普通,我至今都不理解父親哪裡來的主意,非要我帶著這樣庸俗的名字度過一生。成長後,知道這個名字的人,都很自然地忘了我的「本名」。

其中一位,忍不住在飯後打電話給我,說會向人事部投訴。因為,我歧視和羞辱中國人。說真的,不到她提出這樣的論訴,我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居然會被詮釋成這樣嚴重的罪名。我馬上就道歉了,事情也沒有再發展下去。可是我也馬上學會,從那開始注意用詞,不再有意無意地發表任何類似的意見。

你說我自己的反應會不會也有點多餘?我不知道,但我當時是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外地生活,還跨出了國境,所以只是努力學著和當地人相處。

那我其實憑甚麼去表達不喜歡別人叫甚麼名字;憑甚麼去對別人的名字指指點點呢?其實,我只是單純地覺得,很多同事的中文名字本來就很好聽、很神氣,掛一個古靈精怪的英文名反而荒誕怪氣。不然,就是混在一大堆普通得連寵物都會回頭的名字。

大部份人都覺得在跨國外企工作,要面對歐美來的上司,有個他們叫了順口的名字比較好做事。但當時同樣住在廈門,在同一家公司服務的,還有韓國和日本來的同事,卻從來都沒有聽過這樣的必要。

倒是後來,我換了新的部門,前面坐了 Alan 葉先生,右邊坐了 Ellen 楊小姐,而她的對面又來了 Allan 楊先生。我們都在同一個部門,伺候同一個上司。彼此平均每個禮拜總有一次會收到其他部門發錯的郵件。

最後,我建議大家保留自己喜歡的別名。我反而是最新加入團隊的,就索性向人事部申請新的郵箱,改用已經被人遺忘的 Kee How 吧。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