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十月份開始,上司在日常的對話中就偶爾故弄玄虛地提到裁員和減俸的可能。畢竟我們是一家主要做市場營銷的公司,線上線下都有五花八門的業務,但今年從二月開始,策劃和執行線下活動的部門就猶如釜中游魚,陷入束手就困的窘境。
我心裡就在思忖,遲早會把一部份增添公司負擔的冗員給辭退掉。早前想到這點還有些愧慚無奈,畢竟這種時局炒魷魚,或多或少有點刻薄寡思。
但深入一點把自己放在管理層的角度來分析,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而且能力好的話,公司自然不會隨便開刀。說到底明年還是會好轉,業務上還是需要人的。
這樣的一天還是在 2020 年結束前來了。
我們部門一共分成四個小組,因此有四個組長,每個組別擔當的客戶不一樣。營業額很高的,各自都有。而我暗地裡揣摩了一下,所有非韓語的客戶都在我的監督下,如果要消滅整組人,不太可能會傷到我。我自認是一個很積極的馬來西亞人,資歷中具備可以把一般韓國人比下去的條件。
業績中收支不平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處於一個粥少僧多的局面,上司終於決定進行構造調整,也就是內部重組。於是問我們,各自的小組中有哪個員工是堅決不可刪除的。不問有誰是應該走的,就是說按預設的立場,大家都應該留下來,只好依重要性來決定去留。
接下來,就以這個標準和每個員工進行各別諮詢,逐個去問,應該是:
一、 是全體削減 10% 工資,還是
二、 看工作表現裁員
我們私底下認為態度不積極的幾個一律選擇減俸,而平常勤勉敬業的居然都覺得應該裁員。韓國人向來相信民主制度,願意接受多數人投票的結果。第二次的諮詢就直接針對工作態度問員工,如果被辭退的是自己,打算如何爭取?
一直都不喜歡自己組長的男生,說無法配合不一樣的辦事風格繼續委屈自己,選擇離職。我原來相當看好他,覺得有點小聰明,能言善道,將來應該有作為。
但上司覺得這樣的安排蠻好的,因為韓國社會有一條絕大多數人遵循的必由之路。主流上認為一個 20 多歲的人,服完兵役第一份工作應該奉命維謹,在自己尚未攢夠閱歷之前就先學會批判幾乎可以當自己父親的人,並不適合安於現狀,應該出去碰壁。
我的小組其中一個年輕人,每天都會準點下班。時鐘一躍進下午六點三十分,就會存檔、關機、提包,直接走人,一分鐘都不會多逗留。交代的事情都有做完,但就是不下達任務就髀裡肉生,得過且過。永遠不會跨出安全地帶,蹈厲奮發。
廣告公司就是致力於獨闢蹊徑的行業,相較起踏故習常的工作,老闆更需要拔新領異的創意頭腦。與其養癰成患,上司寧願招募新血。
我常說,韓國這樣階級分明的職場文化,總要從刻苦耐勞開始。除非自身有非凡的絕技,否則 20 多歲的時候,千萬不要太計較工作,應該最大可能事必躬親、克盡厥職。
不然,伯樂還沒看清楚潛能,就先把閣下當負資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