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湯

對一個成長於上世紀 80 年代的人而言,已經來到尾聲的 2020 年原本應該令人滿懷憧憬和心馳神往。因為 2020 本身就是一組微妙玄通的數字,培養著我們的信念,堆積著我們的夢想。

然而 2020 年卻是始料未及的,讓我們之中的許多人仰屋竊嘆,也讓許多人逆水行舟,突破屏障。今年寫的文章,有三份之一記錄了韓國疫情的點滴之餘,更讓我有機會不停探索自己內心對於末世的暢想和懼怕。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又特別愛說話的人,這個專欄成就了我利用文字直抒胸臆的創作。一開始,只是純粹在 Facebook 上表達實現了夙願,終於來到韓國的過程和箇中的喜悅。本來很個人的零碎瑣事,居然獲得在《星洲日報》任職北馬區副總編的中學同窗賞識,遊說我把貼文包裝起來,開闢一個專欄。

就這樣,寫作不再侷限於私人空間裡敘述日常的貼文,更不再是我隨手拈來的幾行字。我變得更加努力觀察周遭的薄物細故,試圖更加全面地記載我對工作、社交的見解,將我在韓國所遇見的好人、好事、好典故,拼湊成形式多元的文章。

接著,寫作變成一個讓我樂在其中的責任。

這成了我填補時間空白的生產力,讓我在整頓思維的過程中,培養敘事繪景的能耐。寫好的重新研讀,反覆咀嚼,不斷將內容去蕪存菁後交出滿意的文章,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

但因為每個週日下午必須交稿,我也記得許多個廢寢忘食的週六夜晚,許多次腸枯思竭的焦慮,許多段詞窮語塞的文脈。然後,出遠門旅行前預先完成寫作,週末的活動得籌劃安排,確保順利交稿後才能放鬆嬉樂。

寫作這件事本應該是我宣洩心緒和想法的出口,卻開始頻繁地讓我緊張不安,處於壓力中。在它尚未變成一種負擔之前,我決定在 2020 年結束之際,暫時告別專欄。

「高麗菜湯」本是奶奶從前最愛煮的家常靚湯,備料簡單,容易處理,是我最懷念的味道之一。「高麗」是一千年前朝鮮半島的古代王朝,可是高麗菜由歐洲人引進,並不源自韓國。披著讓人誤解的譯名,笑傲江湖數十載,自然最適合代言引介我這個偽韓國人的心路歷程。

傳說中國唐朝的詩仙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夢見過自己的筆尖開出了鮮豔的花朵,還有一張張的白紙飄飛到跟前。他揚眉奮髯地開始寫作,妙筆落在紙上,洋灑不絕地開出更多花朵。因此,他創作出許多蕩氣回腸的詩句。

當然,我的鍵盤開不出花朵,用李白來襯托自己更是不知廉恥。但我希望過去三年半以來刊登的 186 篇文章,曾經給這個世界帶來過正能量。希望我的文字曾經散發過光彩,有人喜歡,並從中產生過共鳴。

荊棘叢生的 2020 年很快就翻篇了。抑鬱了一年的世界,除了讓我們學會獨處,習慣距離,還有在健全的時候珍惜當下,病痛的時候保持積極。別忘了,共同經歷同一場風雨的我們,還在。

2021 年或許也充滿了未知數,我計劃把更多時間投資在學習上。我可以更輕鬆地學好捷克語,享受燒菜做飯的樂趣,讀完架子上的書籍,放情在韓國境內經丘尋壑,期待豐富了閱歷後,更好的自己。

感謝《大北馬》和各位讀者朋友,我們到時一定再會,保重。

上一篇下一篇

My New Stories